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简报第五期

分类: 实施简报
发表于:2015年04月14日 14:12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简报第五期

简报主题:教学设计撰写的探讨

 

 

TOC \o "1-3" \h \z \u 1.教学目标的撰写................................................................................................... PAGEREF _Toc410306590 \h 1

(1)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PAGEREF _Toc410306591 \h 1

(2)目标主体要一致................................................................................................ PAGEREF _Toc410306592 \h 1

(3)在很多情况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综合写可以避免重复........................................ PAGEREF _Toc410306593 \h 2

2.一致性................................................................................................................. PAGEREF _Toc410306594 \h 3

(1)教学检测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一致....................................................................... PAGEREF _Toc410306595 \h 3

(2)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PAGEREF _Toc410306596 \h 5

(3)教学活动题目和内容要一致.............................................................................. PAGEREF _Toc410306597 \h 5

(4)教学过程设计时交待教学资源的使用................................................................ PAGEREF _Toc410306598 \h 6

3.把主要教学环节表述清楚..................................................................................... PAGEREF _Toc410306599 \h 6

(1)适当展开.......................................................................................................... PAGEREF _Toc410306600 \h 6

(2)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PAGEREF _Toc410306601 \h 7

 

 

 

 

 

 

 

1.教学目标的撰写

(1)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理解“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提出来的,因为新,所以存在理解不够的现象,例如这个写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下的目标“学生读图,教师提出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读出台湾省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及其范围,并评价地理位置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就把“过程”理解为描述教师的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也给人同样的感觉,可以改为类似:“体验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的科学过程”的表述。

抓住教学重点。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2.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

按照课标,科学精神培养是这个内容的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加其他重点,但不要忽视这个课程标准提示的重点。

(2)目标主体要一致

例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这三条目标的主体是不一致的,第一条是教师,第二、三条是学生。教学目标的主体一般是学生,意思是在本节课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状态。据此,第一条目标可改为:“形成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要具体。因为是课时目标,具体一些比较好落实。例如,“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相互关联,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通过台湾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两个目标都比较具体、联系实际,虽然第二条目标的主体可以商榷。“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个目标则比较大,适合一学期或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无法在一节课里实现,可改为:“了解人们对海陆变迁的认识过程,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限制在“海陆变迁”的范围内就比较具体。

(3)在很多情况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综合写可以避免重复

课程标准里的三维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表述,便于理解。在实际教学中,三方面的教育是融合在一起进行的,所以并不要求课时目标也一定分成三方面写,一节课上准备达到什么目标就写什么即可。例如下面例子中的原目标里就有重复,修改后层次就清楚了。

    原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相互关联,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和景观图,熟悉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增强读图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和相关图片,理解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

三、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识别黄土高原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修改后的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景观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识别黄土高原主要地形类型,增强读图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地形特征。

3.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4.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相互关联,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前面也是可以的。

2.一致性

一个教学设计“前后左右”要一致,具体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等要互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前面说的后面要做到,前面说的是什么,后面要做的也要是什么。

(1)教学检测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一致

课后的教学检测目的是看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所以题目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2.通过台湾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读图,教师提出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读出台湾省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及其范围,并评价地理位置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2.通过分析台湾省地形图、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物产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 运用地图说出并掌握台湾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会填图),明确台湾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从历史、地质、血缘)等方面说明。

2.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识记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课堂检测:

(1)台湾省包括:      岛和附近的       岛、      岛等许多小岛。         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东临     洋,北临     海,南临      海,西与        省隔海相望。

(2)简答;

Ø  台湾处于什么温度带?

Ø  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

Ø  气候有什么特点?

Ø  台湾有什么丰富的物产和对应的美誉?

Ø  说说台湾之最。

3.巩固训练:         


 

请同学们在图中填出台湾的临海,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的名称。

 

再如,有老师在“巩固提高”部分出了这样两道题:

1.黄土高原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油菜       C 甘蔗       D谷子

2.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 旱涝灾害   B 台风       C 寒潮       D 地震

而老师自己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则是: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识别黄土高原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要调整上述目标和课堂检测之间的关系,需要做两方面的事:修改教学目标和根据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检测题。

(2)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例如,有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写了这样的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壳的变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至今处于不断的缓慢变化之中。

而这位老师自己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2、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

可见,课的落脚点并没有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上。

(3)教学活动题目和内容要一致

例如,有老师设计了很好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台湾省‘旅游’,看看这美丽富饶的宝岛”,如果按照这种思路设计下去,可能出现一节很有意思的课,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却主要是看教科书填空,没有“旅游”的味道。有老师设计的学习环节立意很高,如“合作探究 学习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究分析地表的运动与变化”,安排的学习任务一是:

阅读课本P33页,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并能举例说明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歇的                        

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             。世界最高山峰是          

3、什么是地震、火山?(只做了解)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很明显,上述学习任务没有体现出“合作”“探究”的设计思想。再如,“归纳总结,迁移创新”也是很好的教学环节,但接下来的设计是:

1.总结: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进行治理。保持水土和经济发展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段话有总结但看不出“迁移创新”怎么落实。

(4)教学过程设计时交待教学资源的使用

有些老师在“教学资源”栏目中写出了使用的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一定不要忘了交待。例如,有教师设计的教学资源中有“学生搜集的关于台湾的历史资料和给类景观图”,但学生搜集的资料怎么在课上使用后面没有交待。

3.把主要教学环节表述清楚

(1)适当展开

有些教学环节只是给出一个标题或一句话是不够的,特别是作为成果提交到某一个部门时,要适当展开,让别人明白某个活动如何开展。例如,有教师作了如下设计,设计的意图和理念都很好,但基本上没有写明“怎么做”,我的建议标注在后面的括号中。

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大屏幕)。(写出达成这个目标的主要步骤)

2. 根据实验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大屏幕)(写出什么实验、大致步骤)

(1)分析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2)阅读“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总结水土流失的危害。(这条写的较好,最好还能写出如何分组和如何进行小组合作)

(2)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有老师这样写道: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大家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如果这节课已上过,建议把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写出来,类似教学实录;如果没上过,“教师总结”的话需修改,因为实际情况并不一定那样。

 

 

以上看法和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登录

客服电话

010-62767361
13260162529

常见问题 更多»

专家团队 更多»

  • 吴正宪

    吴正宪 北京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

  • 王鹏远

    北大附中 特级教师,从事数学教育40余年,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义务教育...

  •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

  • 张顺燕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于同年...

  • 巩平

    现任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院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