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答疑简报第一期

分类: 实施简报
发表于:2015年04月15日 14:39

初中历史答疑简报第一期

 

●答疑时间:2014.10.10 上午9时—11时

●答疑主题:史料的选用

●答疑专家:沈为慧

【附】沈为慧,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蚌埠市历史学科带头人,蚌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蚌埠市首届名教师,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首席辅导教师,教育部历史远程研修项目专家组成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新课改以来,发表教学论文70余篇,并主编《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等著作。

●相关资源(部分)

透过细节看历史

——以《五四运动》为例(片断)

王昌成 沈为慧

(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4期)

过程设计

导入——教师呈现史料,学习概括观点

傅光明先生说[1]

简言之,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但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它只是沉沉地睡着了,几乎听不到脉搏的跳动和轻微的喘息声。只有触摸,才能进入,深入挖掘历史的人与事,才能激活历史,并使之具有张力。细节尤为重要,虽然细节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全部,但没有繁复细节的历史,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历史。

一、五四当天发生了什么?

史料图1——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大学的示威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教学中图名不呈现)

学生观察照片,思考并回答:

(1)图中主要是什么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答案:学生。旗帜上有“国立北京大学”字样。

(2)图中还有什么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答案:军警。戴着军帽,挂着警棍。

图2——学生游行路线

史料2 在东交民巷,学生给美国公使的说帖[2]

“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予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谨祝大美国万岁,贵公使万岁,大中华民国万岁,世界永久和平万岁!”

补充说明:由于5月4日是星期天,美国公使旅行去了。学生希望通过使馆界,又遭到外国巡捕和中国军警的拒绝,滞留两个小时的学生们愤怒了:现在国家还没有亡掉,自己的国土已不能通行,而且自己的政府还要来阻碍。将来亡国了,更何堪设想?因此更迁怒到亲日的官吏。有人大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下午四点半左右,游行队伍到达了离外交部不远的赵家楼二号曹汝霖家。结果曹家着火,章宗祥被打,随后32名学生被捕。当晚政府还决定:封闭北京大学,撤换北大校长,严厉处置被捕学生。

二、随后又发生了什么?

五月大事记[3]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无权释放。

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7日,被捕学生保释出狱。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1日,两名街头演讲的清华学生被捕。

12日,北京大中学全体学生向政府投案,静候处分。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职员联合会”成立。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8、20、21日,日本驻华公使向北京政府提出三次抗议,要求镇压学生的反日活动。

23日,北京11种支持学生的报刊被查禁。

25日,政府计划用军警干涉学校的行政;解散学生团体;强迫学生上课,否则开除。

北京的教员威胁:集体辞职。

26日,上海2万多学生罢课。

27日,上海学生派联络组到各商会,并在学生联合会里设立劳工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蔡元培辞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预设答案:总统指责学校的学风太差,政府决定撤换北大校长。

(2)19日大专学校学生“拒绝上课”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预设答案:校长们的支持;职员们的声援;政府态度的变化。

(3)25日以后政府的态度更加强硬,其直接原因有哪些?

预设答案:日本的外交压力;大中学生的罢课。

(4)27日上海学生的做法会给运动带来怎样的变化?

预设答案:得到商人和工人的支持。

三、五四运动为什么会发生?

史料罗家伦在《北京全体学界通告》中写道[4]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从史料中看,游行的背景是什么?

预设答案: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从史料中看,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答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补充说明:在使用这一史料时,可简单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1898年德国强租了山东的胶州湾;一战爆发,日本驱逐德国,并占领了山东的大部;1915年日本迫使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其中包括管理山东;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会议,并提出收回山东的要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外争主权”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内除国贼”?这里的“国贼”指哪些人?为什么称他们为“国贼”?

史料3 挽联[5]

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遗臭千古: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北京学界泪挽

【史料运用解析】在学生阅读了挽联后,引导他们分析其含义:痛骂曹汝霖就像奸诈专权的曹操一样,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形容;诅咒章宗祥就像引用党羽蔡京、擅权植党、导致北宋灭亡的章惇一样,因此必将死到临头。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曹、陆、章三人的主要卖国史实:1915年,时任外交次长的曹汝霖和当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与日方代表签订了“二十一条”;1918年,继任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本签订秘密协定,“欣然同意”日本管理山东。还可以根据情况介绍五四事件发生后陆、章两人的下场,借以进行情感教育:浙江海宁宣布开除陆宗舆的乡籍,并在陆家门口等处树立石碑,上刻“卖国贼陆宗舆”字样;浙江湖州宣布开除章宗祥乡籍、族籍,并查封其家产。

补充说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前夕,应考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主张“拒和”“迁都”“变法”。作为条约的签字者李鸿章并未受到太多的谴责,为什么曹、陆、章三人会有如此“待遇”?

参加1919年5月4日游行的学校名单[6]

北京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北京工业专门学校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铁路管理学校

高等警官学校

北京税务学校

中国大学

正文大学

民国大学

朝阳大学

(通过阅读该表,使学生了解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来自新式学校,说明五四运动的发展与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补充说明:新式学校的设立利于培养新型人才,但未必能培养出游行的学生。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当时高等学校的相关情况。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罢不罢(课),看北大”。所以,应重点介绍北京大学的情况。

1917年刚刚上任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进行改革,提倡思想学术自由,认为学生可以加入政治集团,并鼓励学生自治。于是,各种学生组织在北大成立了。而且,在1918年5月,还举行了一次抗议签订“中日军事互助协定”的游行请愿。天津、上海和福州的学生也有类似的举动,为数不少的商人也举行了集会。1919年1月1日,以北大学生为中心创办的《国民杂志》出版,该杂志致力于联合新知识分子和民众来共同参加爱国活动。

史料4 5月1日北京《中国时报》报导[7]

中国代表团因为害怕对失败负责任,所以向国内报告:“此次中国主张失败之原因,一由于1917年2、3月间,日本与英法诸国有胶澳(胶州湾——引者注)让归日本之密约,二由于1918年9月,我国当局与日本政府有‘欣然同意’之山东换文,遂使我者无从为力。”

补充说明:一位北大的学生追忆道:“记得5月2日晚上,我们很少睡觉。我跟一群朋友谈了几乎一整夜。……看看我们的同胞,看看那些可怜无知的大众,不能不觉得我们必须要奋斗。”5月3日晚北京大专学校学生代表召开紧急会议。邵飘萍以北大新闻学会导师、《国民》杂志顾问、《京报》社长的身份,介绍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经过,最后振臂疾呼,号召同学们起来抗争:“现在民族危机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北大法律系的谢绍敏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写下“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一个同学痛哭流涕,大叫如果会上不对示威作积极的决定,他就要当场自杀。会议最后决定:4日下午12时半举行示威游行。

在呈现史料、并做了补充说明后,应引导学生小结并回答:五四运动为什么会发生?

预设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新式教育的发展以及民众思想的解放;英法等国纵容日本,出卖中国利益;亲日派分子妥协卖国。

……

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

天 文《保密工作》 2013年06期

我国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就是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以上文字引自2007年《青年参考》,题目就叫《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在百度上,它的搜索结果有7000多条,被不少门户网站转载,部分专业网站甚至将其作为教育、警示材料使用。这篇文章代表了一种相当“主流”的说法,但历史远比文章所说的复杂。概言之,仅凭一张照片就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低估了从公开资源获取情报的难度和专业性,同时将保密宣传简单化了。宣传教育首先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有意无意夸大和简单化的做法,不是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有时会产生反效果。本文搜罗一些历史资料,努力复现这起“泄密案”的原貌。

大庆:从对外保密到公开宣传

如该文所述,“泄密”的王进喜照片刊登于1964年的《中国画报》(国内发行时称《人民画报》),大庆油田从完全保密到对外公开,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新中国将松辽盆地作为重点油气资源区域正式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始于1959年。当时,国内石油缺口达60%,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封锁,“公交车背着煤气包在长安街上跑”。对于开发大庆油田的消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采取了严格保密的策略。

5年后,我国基本实现石油供应自给。1964年1月25日,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同月底,新华社记者田流等人带着“北京的特别嘱托”悄悄来到大庆。“那时大庆出于保密的需要,对外一直用秘密称号‘农垦场’,仿佛关押劳改犯的地方。内部则叫‘松辽勘探局’。”1960年从大庆文工团下派到“铁人”王进喜身旁采访的孙宝范说。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并在中发[64]78号文件《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决定对外公开宣传大庆油田,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此后,到大庆采访的媒体和慰问演出的文艺团体纷至沓来,很快掀起了一轮高潮。4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华社记者袁木、《人民日报》记者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4月2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发,大庆油田的存在被公之于众。

回过头来看这张“泄密”照片及相关文字,问题不少:首先,那些“星星点点”的井架在哪里?其次,关于这张照片的首次刊登时间,有1964年、1964年第一期封面、1966年第一期(下文有述)等多种说法,相互矛盾。

根据公开材料,1960年3月底,已经是全国“劳模”的王进喜率队从甘肃玉门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如果“泄密”一说成立,那么这张照片的拍摄不应早于这个时间。而日本人知道大庆油田的存在,始于中央决定对大庆进行宣传之后的媒体报道,即1964年4月之后。然而笔者查阅《人民画报》电子版,在1960—1966年间,王进喜的影像确曾出现过几次,但都不是如图所示的这一张。

抛开这些细节不论,所谓“一张照片揭开大庆油田秘密”的说法还必须回答下面的疑问: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综合性摄影画报,《人民画报》几乎每期都要以图片形式报道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新成就,比这张“泄密”的王进喜照片更具情报价值的内容非常多,为什么只有它被指为“泄密”呢?从照片内容看,如果这张并不反映多少现场情况的照片都可能泄密,那么《人民画报》当年有大量照片存在泄密嫌疑,假设都以泄密论处,外宣口的同志还能工作吗?

日本人是如何“窃密”的?

关于大庆油田“泄密”,另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对公开情报搜集活动的描述更接近真实、显得更“专业”:

《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及相关报道,刻意避开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但是精明的日本情报人员通过各种细节推断出了大庆油田的基本信息,以及下一步可能需要的设备等,最终从中国获得了大笔订单。

“在1966年第1期的《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铁人王进喜站在钻井机旁的那张著名照片”。他们根据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和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而,大庆油田有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中国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

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发现,从东北开过来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测量火车每百公里的降尘量中得出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结论。

1966年10月,日本情报机构又对《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有一句“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开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说明中判断,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对王进喜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子,看到一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抛到太平洋去!”“马家窑子”、这窑子、那窑子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对地名的称呼,日本人更加确信大庆油田在东北。日本情报机构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子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10公里处。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出了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

为了弄清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报道说,王进喜是1959年在北京参加国庆以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对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认为:“马家窑子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喷,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内。”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大庆”。这一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为了弄清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中国画报》第一期的照片(下图)上看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反应塔,从反应塔的扶手栏杆(一般为1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断,该反应塔的直径大约为5米,从而推断出大庆炼油厂的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00万吨。而在当年大庆“已有820口油井出油”,年产原油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可增加到1200万吨。

通过对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分析,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卖给中国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1万吨的能力。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石油工业部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日产一万吨的炼油设备,日本的炼油设备以其有现货、价格低、符合中国实际生产能力而一举中标。

严格来说,大庆油田“泄密”一说有其合理性,但指责日本人窃密明显证据不足——窃密和通过搜集公开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是两码事;防止新闻报道泄密无疑是正当的,但要阻止别人从公开资料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除非你拿出美国人当年搞曼哈顿工程和印度核试验躲卫星的那种劲头,施行系统工程和全面控制,并杜绝任何形式的宣传活动。这一点,在信息网络和数据掘金技术流行的时代,尤其如此,因为在当前的条件下,你更难阻止别人获得充分的间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有相当准确性的判断。

必须承认,在所谓大庆油田“泄密”事件中,日本人进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竞争性情报搜集活动。

香港回归令人窒息的二十几秒:国歌的“一秒之争”

(节选自周兆军《香港回归仪式上的“一秒之争”》)

1997年4月,解放军军乐团接到一项任务,要组成一支35人的乐队,参加香港回归仪式,由于建芳担任指挥。“接到任务后心情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于建芳说。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排练,于建芳带领乐队赴港。到香港后,解放军军乐团和准备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英国皇家乐团进行了几次合练。这时候,中英双方在关于政权交接仪式上的“一秒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英方要将降英国国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6月30日最后一秒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一秒,即在7月1日零时零分一秒才开始升中国国旗和演奏中国国歌。

“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于建芳回忆说,“军乐团当时接到的是死命令,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如果英方故意拖延时间,我们也要准时奏响国歌。”

6月30日晚23点10分左右,军乐团进入交接仪式的现场——香港会展中心。“进入会场后,发现会展中心坐满了人,可是没有人说话,气氛非常凝重。”于建芳说,这时候他心里就更紧张了。

激动人心的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了。23点59分,英国乐队开始演奏《上帝保佑女王》,降英国国旗。“正常情况下,英国国歌需要50多秒,可是他们演奏的节奏比平时快了不少。结果,他们只用了30多秒就演奏完了。我们没想到他们会加速演奏。”

这等于给中方军乐团留出了二十几秒的空白时间。“这是令人窒息的二十几秒钟。我看见李鹏总理抬起手腕仔细地看了看表。我的心也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于建芳小声问身边的联络官张景山:“怎么办?”张景山回答:“不管它,按原计划走。”

51、52、53秒……张景山精确地读着秒表。在23点59分58秒半的时候,于建芳果断地举起指挥棒。零时零分零秒,指挥棒准时起拍,《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维多利亚港,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交接仪式结束后,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的张业遂第一个跑过来,紧紧抱住于建芳说:“建芳,太准了!”于建芳回忆说:“可能我当时太紧张了,一直觉得国歌的声音有点小。其他人告诉我,那天的国歌格外嘹亮。”

 


[1]傅光明:《悲情晚清四十年》,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

[2][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陈永明等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3][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陈永明等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4]陈平原《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年。

[5]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陈永明等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6]陈平原:《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7][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陈永明等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登录

客服电话

010-62767361
13260162529

常见问题 更多»

专家团队 更多»

  • 吴正宪

    吴正宪 北京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

  • 王鹏远

    北大附中 特级教师,从事数学教育40余年,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义务教育...

  •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

  • 张顺燕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于同年...

  • 巩平

    现任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院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